压延机辊筒控温如何选择合适的模温机
在橡塑行业中,流延膜压延机的辊筒需通过模温机实现精准控温,选择合适大小的模温机需综合辊筒参数、工艺需求及设备性能。以下结合实际案例,从关键参数、选型步骤及案例分析三方面展开说明:
一、关键选型参数
辊筒结构与尺寸
结构类型:包括空心辊筒、夹层辊筒、多孔流道辊筒等。不同结构影响导热油循环路径,需根据流道设计计算热交换效率。
尺寸参数:需提供辊筒直径、长度、壁厚及离地高度。例如,直径800mm、长度2000mm的辊筒,其导热油容积直接影响加热功率需求。
储油量:辊筒内部储油量决定模温机油箱容量,需预留10%-15%的膨胀空间以防止高温导热油溢出。
工艺温度需求
温度范围:流延膜压延工艺通常要求辊筒表面温度控制在150℃-250℃之间。若需快速冷却(如从220℃降至80℃),需选择具备直接冷却功能的模温机。
控温精度:高精度工艺(如光学薄膜生产)需模温机实现±0.5℃的温度波动,避免薄膜厚度不均或表面缺陷。
加热与冷却能力
加热功率:根据辊筒质量、比热容及升温速率计算。例如,将1吨辊筒从20℃加热至200℃需约150kW热量,考虑热损失后需选择180kW-200kW的模温机。
冷却方式:直接冷却(冷却水直接进入回路)适用于高温快速降温场景;间接冷却(通过热交换器)则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艺。
旋转接头与油泵匹配
旋转接头口径:需与模温机油泵流量匹配。例如,口径25mm的旋转接头需搭配流量≥35L/min的油泵,以确保导热油循环速度。
油泵类型:齿轮泵适用于高粘度导热油,离心泵则用于低粘度介质,需根据导热油型号选择。
二、选型步骤(以流延膜压延机为例)
参数收集
辊筒尺寸:直径1000mm、长度2500mm、壁厚50mm;
工艺温度:180℃-220℃,控温精度±1℃;
冷却需求:从220℃降至100℃需≤15分钟;
旋转接头口径:32mm。
计算加热功率
辊筒质量估算:体积≈0.196m³,钢材密度7850kg/m³,质量≈1538kg;
加热热量:Q=mcΔT=1538kg×0.46kJ/(kg·℃)×(220-20)℃≈141,000kJ;
加热时间假设:30分钟(1800秒),功率需求≈78.3kW;
考虑热损失(20%),最终选择90kW-100kW模温机。
选择冷却方式
需快速降温,选择直接冷却模温机,搭配流量45L/min的油泵和32mm口径旋转接头。
验证控温精度
选用PID控制的模温机,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并调整加热功率,确保±1℃精度。
三、实际案例分析
案例1:某光学薄膜生产线
需求:辊筒直径800mm、长度2000mm,需将温度稳定在200℃±0.5℃,并支持从200℃降至80℃的快速冷却。
解决方案:
选用120kW油式模温机,搭配流量35L/min的齿轮泵和25mm旋转接头;
采用直接冷却系统,冷却水流量8L/min,10分钟内完成降温;
实际运行效果:温度波动≤±0.3℃,薄膜厚度均匀性提升15%。
案例2:某锂电池隔膜生产线
需求:辊筒直径1200mm、长度3000mm,需在180℃-220℃范围内精准控温,且导热油需兼容聚乙二醇(PEG)介质。
解决方案:
选用150kW防爆油式模温机(Ex d ⅡB T4),油箱容量500L;
配置耐腐蚀油泵和32mm旋转接头,支持PEG介质循环;
实际运行效果:温度稳定性±0.8℃,设备连续运行无故障超2000小时。
四、选型注意事项
预留功率余量:建议选择比计算功率高10%-20%的模温机,以应对极端工况或未来产能扩展。
兼容性验证:确保模温机与导热油型号(如矿物油、合成油)匹配,避免介质分解或腐蚀。
维护便捷性:优先选择模块化设计、易拆卸清洗的模温机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
安全认证:选择通过ATEX、CE或中国防爆认证的设备,确保符合行业安全标准。